close



乳酸菌自古以來即被用來製造或保存食物,但直到1857 年才由法國科學家巴斯德發現。1878 年,科
學家李斯特從乳酸中分離出乳酸菌, Tissier 和Moro分別在1889 年及1990 年發現比菲德氏菌屬及嗜乳酸
桿菌(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)後,乳酸菌研究就如雨後春筍般萌發了。
法國巴斯德研究所教授Elié Me th n ik o ff(1845~1916),因研究東歐某些長壽地區人們的飲食
生活後所提出的長壽說,則開始真正奠定了乳酸菌的益生菌形象。一般所指的乳酸菌是相當龐雜的菌群,
泛指一群能利用碳水化合物進行醱酵產生大量乳酸的細菌總稱。
2000 年食品工業研究所廖啟成博士等人認為,乳酸菌通常具有幾點特性:
(一)格蘭氏陽性菌,無運動性、不產生孢子;
(二)菌體型態有球菌及桿菌兩種;
(三)營養需求複雜,須有碳水化合物、胺基酸、核酸衍生物、維生素及多種生長素方可生長;
(四)通常缺乏過氧化氫(觸)活性及細胞色素,而無法進行檸檬酸循環( citric acid cycle )獲得能
量,能量主要由基質磷酸化( sub s t r a t e – l e v e l phosphorylation)獲得。一般乳酸菌可以在
有 氧環境下生長,但以無氧狀態生長較佳,亦有絕對厭氧者;
(五)代謝碳水化合物後,可產生45~50%乳酸。依照其代謝途徑以及醱酵最終產物的種類不同,而區分
為同型醱酵( Homofermentation )和異型醱酵(Heterofermentation)乳酸菌。同型醱酵主要是經由
糖解作用使碳水化合物分解為丙酮酸後,直接還原成約90~100%的乳酸,而異型醱酵除了經由糖解作用
產生約45~50 %理論值的乳酸外,亦可以藉由酵素(Phosphoketolase)作用,產生如乙醇、二氧化碳等
其他產物。
依照不同型態(桿菌或球菌)、最適生長溫度、醱酵形式(同型或異型醱酵)、氧氣需求量、產生的
乳酸、代謝產物性質等,乳酸菌主要分為乳酸桿菌屬(Lactobacillus)、鏈球菌屬(Streptococcus)、足球
菌屬(Pediococcus)、明串球菌屬(Leuconostoc)、雙歧桿菌屬(Bifidobacterium)等17 屬273 種。乳酸
菌產生的乳酸主要分為兩種:L(+)及D(-)乳酸,遠古如L. delbrueckii ssp. bulgaricus 、乳酸桿菌(L. lactis)等僅分解出D(-)的乳酸,鏈球菌屬、酪酸乳桿菌(L.casei)、雙歧桿菌(又名比菲德氏菌、雙叉桿菌)等僅分解出L ( + )的乳酸,而嗜酸乳桿菌( L .acidophilus)、L. helveticus 等則能產生兩種乳酸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iii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